朋友大致分為兩種。知己,或者過客。
交朋友一直秉持寧缺勿濫的宗旨,不求多,而要精。
上大學的時候,一個宿舍的同學總是行色匆匆,應酬繁多,看起來很熱鬧。後來被告知,一本聯絡簿厚得很,數不清的電話號碼,真正有心事,卻找不到聆聽的耳朵。
喧嚷過後是格外的寂靜,一個人獨飲。
特別向往武俠小說中的那種狹路相逢,棋逢對手,然後,肝膽相照,兩肋插刀,士為知己者死。
男人的友誼粗狂豪邁,不修邊幅,有時只是一個眼神,沒有繁絮的言語。
《雪山飛狐》中,苗人鳳與胡一刀化敵為友,惺惺相惜,哪怕仍是遭到嫁禍與毒手,合眼的一刻,胡仍是把妻兒交托到苗的手中。男人對友誼的最終解釋是信任。
女人也有閨中密友,可以常常睡在同一個床頭,手拉手腕挎腕地招搖過市,甜膩地稱呼彼此“親愛的”,甚至可以在對方的面頰印上唇印。女人的友誼註重的是形式。
男人愛上了女人,卻始終不肯忘記對兄弟的承諾。做到重色不輕友,被認為是一種美德。
女人愛上了男人,立刻冷落了往昔姐妹們。不是無情無義,只是分不出額外的精力顧全友愛。
不得不說,女人的友情始終是單薄的。
我是幸運的,生命中有很多張溫暖的面孔。她們可愛而聰穎,個個牽動人心。
青、霜、S、冰、偉偉、艷姝、jojo、妍彥,美麗的名字奉獻著美麗的心靈。
慶幸著坐擁一地美好之余,深深感嘆命運的眷顧。專制的愛情並未奪走我的友誼分禮,她們是一襲襲最最熨貼的慰藉。
偶爾,也有陰霾。
一些遇見帶著難辨的錯覺。看似是新的溫暖,誰知隔層肚皮,自作多情的代價是心寒。
做朋友崇尚著一種透明的關系。沒有赤誠的交往味如嚼蠟,彼此帶著假面,笑也笑得吃力,十分疲憊。
常常迷亂,是我苛刻,還是與她無緣?
母親說,你不可能喜歡所有的人,更不可能奢望所有的人喜歡你。
喜歡所有人,是沒有立場,被所有人喜歡,是缺乏個性。聰明的你,要去學著篩選真心。
突然懷念起校園時代的青蔥歲月。大家都是不經事的懵懂少年,常常起紛爭,卻並非真正為難,像一場場的雷陣雨,大家忘了電掣雷鳴,只記取雨後彩虹。
很少有恩怨源於童真年代。
歲月流金,友愛變得越來越難。人人穿著盔甲,小心輕放,害怕受傷。
這感覺一點兒也不好。
成人的世界這麽多清規戒律,謹小慎微,每走一步都要左右張望,做足了心的囚徒,何等悲憐?!
面對現實,我們常常束手無策,舉旗投降。
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境是一片久違的希望田野,而我,是好久好久以前那個帶著蝴蝶花的小女孩,帶著無邪的笑!
對於人際關系,我逐漸總結出了一個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則,就是互相尊重,親疏隨緣。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還認為,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是空洞無物的。
與人相處,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輕松,在輕松中又感到真實的教益,我敢斷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類,哪怕你們從事著截然不同的職業。
哲學家、詩人、音樂家、畫家都有自己的行話。有時候,不同的行話說著同一個意思。有時候,同一種行話說著不同的意思。
隔行如隔山,但沒有翻越不了的山頭,靈魂之間的鴻溝卻是無法逾越的。我們對同行說行話,對朋友吐心聲。
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分不在職業,而在心靈。
看到書店出售教授交際術成功術之類的暢銷書,我總感到滑稽。一個人對某個人有好感,和他或她交了朋友,或者對某件事感興趣,想方設法把它做成功,這本來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熟記要點就交不了朋友,不乞靈秘訣就做不成事業,可見多麽缺乏真情感真興趣了。但是,沒有真情感,怎麽會有真朋友呢?沒有真興趣,怎麽會有真事業呢?既然如此,又何必孜孜於交際和成功?這樣做當然有明顯的功利動機,但那還是比較表面的,更深的原因是精神上的空虛,於是急於找捷徑躲到人群和事務中去。我不知道其效果如何,只知道如果這樣的交際家走近我身旁,我一定會更感寂寞,如果這樣的成功者站在我面前,我一定會更覺無聊的。
讀書如交友,但至少有一個例外,便是讀那種傳授交友術的書。
交友術興,真朋友亡。
友誼是寬容的。正因為如此,朋友一旦反目,就往往不可挽回,說明他們的分歧必定十分嚴重,已經到了不能寬容的地步。
只有在好朋友之間才可能發生絕交這種事,過去交往愈深,現在裂痕就愈難以修複,而維持一種泛泛之交又顯得太不自然。至於本來只是泛泛之交的人,交與不交本屬兩可,也就談不上絕交了。
外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總是很少的。內傾者孤獨,一旦獲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知己,程度當在兩者之間。在這世界上有若幹個人,不見面時會互相惦記,見了面能感覺到一種默契,在一起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他們便是我心目中的朋友了。
這是一個孤獨的人。有一天,世上許多孤獨的人發現了他的孤獨,於是爭著要同他交朋友。他困惑了:他們因為我的孤獨而深信我是他們的朋友,我有了這麽多朋友,就不再孤獨,如何還有資格做他們的朋友呢?
獲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歡樂。然而,一個孜孜以求理解、沒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卻是個可憐蟲,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
某哲人說:朋友如同衣服,會穿舊的,需要時時更新。我的看法相反:朋友正是那少數幾件舍不得換掉的舊衣服。新衣服當然不妨穿一穿,但是,能不能成為朋友,不到穿舊之時是判斷不了的。
異性之間的友誼當然不能排除性吸引的因素,但它仍然可以是一種真正的友誼。在這種情況下,性的神秘力量因客觀情境或主觀努力而被限制在一個有益無害的地位,既可為異性友誼罩上一種為同性友誼所未有的溫馨情趣,又不致像愛情那樣激起一種瘋狂的占有欲。在我看來,如果能持久地做到這一點,這便是異性之間最美好的一種關系。
一杯清淡的水,
在放了幾片茶葉之後,
突然生出了幾絲綠意來,
而那幹枯了葉片,
在很短的時間里舒展開來。
此時,
我仿佛聽到茶在那一刻輕輕地說:
隨君沈浮……我讀到過這樣描寫飲茶的美妙感覺:
茶湯入口、齒頰余香、
潺潺過喉、馨香沁入心扉,
令人回味無窮。
由茶的感覺,
我聯想起了朋友之間的友情。
友情,就好像泡茶,
不一定要有百年普洱、屆前龍井,
但是,一定要有足夠的善意。
好的朋友猶如上等好茶,
一句簡單的問候表達無盡的牽掛茶的氛圍適合一個人的安靜,
兩個人的知己,一群人的喧囂。
對於我來說,朋友如茶,
或歷久彌新,或品之淡然,
有茶一樣的朋友,有朋友一樣的茶,
偶然間不經意想起,送上幾句問候,
也會如一壺、一杯香茗,滿屋馨香品茶不像喝酒那般,一杯入口,
激情頓起,越喝越熱鬧。
品茶,是越喝越安靜,讓人心靈沈澱
生活像水,友情如茶,
沒有茶的水依然是水,
沒有水的茶就不知是何物了。
友情,喝的是功夫茶,品的是茶道!
朋友像香茗,讓人沈澱,使人堅強;
朋友是生命中永久的財富,真誠不可褻瀆。
適量的茶碰到適合自己的水,
茶水又碰到適合自己的人,
這茶、水、人因緣而得以相逢,
才使人生沒有缺憾
喝茶的時候給人的一種感悟
就是這樣一種淡淡的回味,
猶如歲月在腦海里慢慢的浮現,
又輕輕的消逝,
留給自己的只是一種感悟。
珍惜現在的一切,
包括友情,愛情和親情
朋友不僅只是相逢於路中的匆匆過客,
他是人生旅途中的知己。
摯友如茶,
我喜歡茶的隨和與平常,
登大雅之堂而不嬌淫、
入茅棚草舍而無卑賤,
使人生旅途不再孤寂。